故举秋毫不为多力,见日月不为明目,闻雷霆不为聪耳:何氏曰:“此言众人之所见所闻,不足为异也。昔乌获举千钧之鼎为力,离朱百步睹纤芥之物为明,师旷听蚊行蚁步为聪也。兵之成形而见之,谁不能也?故胜于未形,乃为知兵矣。”赵本学曰:“盖人有可胜之形,必待事势败露之后,而后加兵杀戮甚众者,此其所遇之敌愚暗至甚,而我之兵力又足以困之。譬如举秋毫之轻,见日月之明,闻雷霆之震,人皆能之,何难之有必也。独得其情于至微之初,遂破其机于须臾之顷,为之至易,若不见其智勇之初,此乃智勇之大者,斯可谓之善战矣。”秋毫,鸟兽在秋天新长的细毛,比喻微小的事物。多力,力气大。聪,听觉灵敏。
古之所谓善战者,胜于易胜者也:曹操曰:“原微易胜,攻其可胜,不攻其不可胜也。”何氏曰:“言敌人之谋,初有萌兆,我则潜运己能攻之,用力既少,制敌甚微,故曰‘易胜’也。”张预曰:“交锋接刃,而后能制敌者,是其胜难也;见微察隐,而破于未形者,是其胜易也。故善战者,常攻其易胜,而不攻其难胜也。”刘寅曰:“易胜者见微察隐,破于未形也。若交兵接刃,以力制敌,是难胜也。古人之所谓善战者胜于易胜,而不胜于难胜耳。”
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曹操曰:“敌兵形未成,胜之无赫赫之功也。”何氏曰:“患销未形,人谁称智?不战而服人,谁言勇?汉之子房、唐之裴度能之。”刘寅曰:“故善战者之取胜也,无智名之可称,无勇功之可见,谓阴谋潜运,取胜于无形。故天下不称料敌制胜之智,众人不见搴旗斩将之功也。能见于未形,察于未萌,故百战百胜不差忒矣。战胜不差忒者,其所以制胜之道,在胜敌人有已败之形也。”朱军说:“在本段论述中我们看到了一个矛盾,即开头说的‘见胜不过众人之所知,非善之善者也’。这句话意指取得战争胜利应该超出众人之所知,或者说为众人所不知,只有才智过人才能取胜。但又说:‘古之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怎样理解这种矛盾的论点呢?现以唐代名将李愬夜袭蔡州的战例加以说明。公元817年,李愬攻克蔡州之后,还军文城。李愬的部将们问道:‘当初你败于郎山不忧,后在吴坊得胜而不占领它,这次孤军深入而又得胜,请告致胜之因。’李愬回答:‘郎山失利,可以促使敌人轻视我军,将会疏于戒备。在吴坊得胜,若占领吴坊,则吴坊之敌奔往蔡州,并力固守,难以攻克;我不占吴坊,敌必守之,正好分散敌人的兵力。这次乘风雪阴晦之夜,敌人疏于戒备,烽火不接,敌就未能发现我军已经突然到来;对本军说,孤军深入,士卒将人人奋战,促使我军战力倍增。……’从这个事例看,李愬所采取的行动都是符合战争规律的,所以看不出他的‘智名、勇功’;但李愬拟定的这些计谋和措施的内在思维活动,并未被部将所认识到,这就是李愬才智的过人之处。克劳塞维茨说:‘一个统帅善于完全根据自己的目的和手段进行战争,并且做得恰如其分,那就是他有天才的最好证明,但这种天才的作用,不是表现在那些惹人注目的、新发现的行动方式上,而是在整个战争的结局中看到他默默做出的假定是那么恰好符合实际,整个行动是那么无比的协调。’克氏用后世的语言讲了孙武的论点。孙武与克劳塞维茨两人上下相隔两千多年,东西相距两万余里,竟有如此相同的论点,这说明孙武论点是科学的,是符合战争指导规律的。”
故其战胜不忒:张预曰:“力战而求胜,虽善者亦有败时;既见于未形,察于未成,则百战百胜,而无一差忒矣。”忒,失误,差错。
不忒者,其所措必胜,胜已败者也:曹操曰:“察敌必可败,不差忒也。”张预曰:“所以能胜而不差者,盖察知敌人有必可败之形,然后措兵以胜之云耳。”
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张预曰:“审吾法令,明吾赏罚,便吾器用,养吾武勇,是立于不败之地也。我有节制,则彼将自衂,是不失敌之败也。”
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杜牧曰:“《管子》曰:‘天时、地利,其数多少,其要必出于计数。故凡攻伐之道,计必先定于内,然后兵出乎境。不明敌人之政,不能加也;不明敌人之积,不能约也;不明敌人之将,不见先军;不明敌人之士,不见先阵。故以众击寡,以治击乱,以富击贫,以能击不能,以教士练卒击殴众白徒,故能百战百胜。’此则先胜而后求战之义也。卫公李靖曰:‘夫将之上务,在于明察而众和,谋深而虑远,审于天时,稽乎人理。若不料其能,不达权变,及临机对敌,方始趑趄,左顾右盼,计无所出,信任过说,一彼一此,进退狐疑,部伍狼藉,何异趣苍生而赴汤火,驱牛羊而啗狼虎者乎?’此则先战而后求胜之义也。”赵本学曰:“先胜,先有胜人之本也。我有胜人之本而彼又有可败之形,然后求与之战,此必胜也。既无所持于己又非有算于人,徒引兵轻合以图侥幸,此必败也。尉缭子曰:兵贵先胜于此,则胜于彼,非胜于此,则弗胜于彼矣。亦此意也。”
修道而保法:陶汉章说:“修道,指从各方面修治‘先为不可胜’之道,如政治、军事、自然各方面条件的准备等。《孙膑兵法·八阵》:‘知道者,上知天之道,下知地之理,内得其民之心,外知敌之情,阵则知八阵之经,见胜而战,弗见而诤……’保法,指确保必胜的法度。”何守法曰:“‘道’、‘法’二字所包者广,乃用兵之本,敌之不可胜我者也。要虚虚说,犹云道理法度之谓。”
故能为胜败之政:汉简本作“故能为胜败正。”银雀山汉简《孙子兵法》“释文及校注”曰:“能为胜败正,意谓能在胜败问题上成为最高的权威。《管子·水地》:‘龟生于水,发之于火,于是为万物先,为祸福正。’《老子》:‘清净为天下正(马王堆帛书甲本‘为’上有‘可以’二字),‘正’字意义与此相同。疑后人误读‘胜败正’之‘正’为‘政’,又于‘政’上臆加‘之’字。”
预见胜利时没有超过一般人的见识,这不算是高明中最高明的;通过争锋力战取得胜利,一般人都说好,这也不算高明中最高明的。所以一个人能举起秋毫不能说他力气大,能看见日月不能说他视力好,能听见雷霆之声不能说他听力好。古代所说的善于打仗的人,是在容易战胜敌人的情况下取胜的。所以善于打仗的人打了胜仗,既没有智慧的名声,也没有勇武的战功,所以他们能取得作战胜利,而不会有差错。之所以不会有差错,是因为他们的作战安排能够保证必胜,能够战胜已经陷于失败境地的敌人。善于打仗的人,首先要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而后不失去任何一个击败敌人的机会。所以胜利的军队总是先具备战胜敌人的实力,而后才与敌人决战;失败的军队却总是先冒险与敌决战,而后期盼侥幸取胜。善于用兵的人,需研究兵家之道,确保必胜的法度,才能成为战争胜负的主宰。
兵法:一曰度,二曰量,三曰数,四曰称,五曰胜。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数,数生称,称生胜。故胜兵若以镒称铢,败兵若以铢称镒。
度:指度量土地面积。《汉书·律历志上》曰:“度者,分、寸、尺、丈、引也,所以度长短也。”贾林曰:“度土地也。”
量:指计量物产收成。《汉书·律历志上》曰:“量者,龠、合、升、斗、斛也,所以量多少也。”贾林曰:“量人力多少,仓廩虚实。”
数:指计算兵员多寡。《汉书·律历志上》曰:“数者,一、十、百、千、万也,所以算数事物,顺性命之理也。”《商君书·算地》曰:“方土百里,出战卒万人者,数小也。”贾林曰:“算数也,以数推之,则众寡可知,虚实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