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 CHANG NEWS
当前位置:秦皇岛KTV招聘网 > 秦皇岛热点资讯 > 秦皇岛名言/句子 >  “围魏救赵”是古代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事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围魏救赵”是古代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事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2022-10-14 14:10:39 发布 浏览 865 次

“围魏救赵”是古代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事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讲的是战国时期齐国与魏国的桂陵之战。公元前354年,魏惠王欲报丢失中山的旧恨,便派大将庞涓前去攻打中山。中山原本是东周时期魏国北邻的小国,后被魏国收服,后来赵国乘魏国国丧伺机将中山强占了。魏将庞涓认为中山不过弹丸之地,距离赵国又很近,不如直接攻打赵国的都城邯郸,这样既解旧恨又可得到邯郸,可谓一举双得。魏王从之,即拨五百战车,以庞涓为将,直奔赵国,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赵王急难中只好求救于齐国,并许诺解围后以中山相赠。齐威王应允,令田忌为将,并起用从魏国救得的孙膑为军师领兵出发。

孙膑曾与庞涓同学,对用兵之法谙熟精通。庞涓自觉能力不及孙膑,恐其贤于己,遂以毒刑将孙膑致残,断孙膑两足并在他脸上刺字,企图使孙膑不能行走,又羞于见人。后来孙膑装疯,幸得齐使者救助,逃到齐国。这是一段关于庞涓与孙膑的旧事。

再说田忌与孙膑率兵进入魏、赵交界之地时,田忌想直逼赵国邯郸,孙膑制止说:“排解争斗,不能直接参与搏击,平息纠纷要抓住要害,乘虚取势,双方因受到制约才能自然分开。现在魏国精兵倾国而出,若我直攻魏国,那庞涓必回师解救,这样一来邯郸之围一定会自解。我们再从中途伏击庞涓归路,其军必败。”田忌依计而行。果然,魏军离开邯郸,归途中又陷伏击,与齐战于桂陵,魏部卒长途疲惫,溃不成军,庞涓勉强收拾残部,退回大梁。齐师大胜,赵国之围遂解。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围魏救赵”的故事。又后十三年,齐魏之军再度相交于战场,庞涓又复陷于孙膑的伏击,庞涓自知智穷兵败,遂自刎。孙膑以此名显天下。

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按语】治兵如治水,锐者避其锋,如导疏;弱者塞其虚,如筑堰。故当齐救赵时,孙子谓田忌曰:“夫解杂乱纠纷者不控拳,救斗者不搏击。批亢捣虚,形格势禁,则自为解耳。”

共敌不如分敌:此句意谓攻打集中的敌人不如设法分散它而后再打。共,集中。分,分散。

敌阳不如敌阴:此句意谓打击气势旺盛的敌人不如打击气势不旺盛的敌人。敌,这里用作动词,攻打。这里的“阳”和“阴”也是兵阴阳家的军事理论。敌阳,敌军的阳刚部分。敌阴,敌人的阴弱部分。《唐太宗李卫公问对·卷中》里说:“后用则阴,先用则阳。尽敌阳节,盈吾阴节而夺之,此兵家阴阳之妙也。”意思是说后出兵就会显得虚弱,先出兵就会显得气盛。使敌军气势衰竭,使我军士气强盛来夺取敌人,这是兵家在阴阳方面的妙用。《百战奇谋·后战》:“侯其气衰而击之,则胜。”意思是说等待敌人的士气衰落之后再对他发起进攻,就可以取得胜利。

进攻兵力集中的部队,不如攻打兵力分散的部队;打击气势旺盛的敌人,不如打击气势衰弱的敌人。

【按语译文】用兵作战就如同治理洪水一样,对于来势凶猛的敌人,要避开他的锋芒,就像治理洪水要导流一样;对于来势虚弱的敌人,就要堵住他歼灭他,这就像治理洪水要修筑堤坝一样。所以当齐国派田忌援救赵国之时,孙膑对田忌说:“要想解开纷繁杂乱的结绳,不能用拳头去捶打;要解开打架斗殴者,只能动口劝说,不能动手参加。对敌人应避实就虚,使对方的形势受挫而不能发展,赵都之围自然也就解决了。”

第三计 借刀杀人

“借刀杀人”,比喻自己不出面,借别人的手去害人。用在军事上,就是利用矛盾、反间、离间等谋略,巧妙地借用别国的力量来击败敌人的谋略,而自己却不会受到损失。这个“刀”不一定是“人”,也可以是一种事物或一种势力。

此计多是封建官僚之间尔虞我诈、相互利用的一种政治权术。在军事上,主要体现了善于利用第三者的力量,善于利用或者制造敌人内部的矛盾,以达到取胜的目的。此计在使用上也没有固定的形式,要因地、因事、因时、因势来“借刀”。古时有名的战例有:曹操借孙权杀关羽、郑桓公借刀诛郐臣等。

此计是根据《周易》六十四卦中的《损卦》推演而得的。《损卦》里说:“损下益上,其道上行。”此卦认为,“损”、“益”不可截然划分,二者可以相辅相成,充满了辩证思想。

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自出力,以《损》推演。

您可能感兴趣

首页
发布
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