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代乐舞:《云门》,歌颂黄帝的丰功伟绩,以黄帝所在氏族的图腾为云彩而得名。第二代乐舞:《咸池》,亦称《大咸》,表现了祭奠祖先和祈求祖先保佑的内容。之所以叫《咸池》,是因为在神话传说中,咸池是日落之地,也是祖先亡灵栖息的地方。第三代乐舞:《大韶》,简称《韶》,因以排箫为主要伴奏乐器,又名《箫韶》,传说是舜时代的宗教性乐舞,该乐舞有九次变化,歌也有九段,在后世又被称为《九歌》。它是远古时期最为著名的乐舞,孔子在齐国听《韶》乐之后“三月不知肉味”,并赞叹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尽善尽美的成语由此得来。
第四代乐舞:夏时的《大夏》,主要歌颂大禹治水的功绩。这个乐舞也有九段,用籥伴奏,又称为“夏籥九成。”第五代乐舞:《大濩》是赞颂商代君王成汤伐桀的功绩。“濩”在殷墟甲骨文卜辞中本是指用音乐舞蹈形式祭祀祖先的巫术活动,后来将这类巫术活动中表演的音乐舞蹈专称为“濩乐”。《大濩》表演时场面壮观、气势宏大,集商朝乐舞之大成。第六代乐舞:周朝的《大武》,歌颂周武王讨伐商纣的胜利。《大武》是这一时期宫廷歌舞的最高典范,在表演时,舞分六场,乐也分六章。这些歌曲的唱词,被收集在《诗经》的《周颂》中。
六代之乐是当时宫廷最具权威性的祭祀礼乐,也是“乐教”的经典教材。周朝的“大司乐”,就是专门设立的音乐教育机构的总长官。下面有高、中、下三级乐官和乐工,等级分明,职责明确,构成了一个系统地管理和排演礼乐、教习礼乐的机构。
何谓雅乐?
“雅乐”就是“优雅的音乐”的意思,是中国古代的宫廷音乐,用于祭祀天地、祭祀祖先、朝贺、宴享等各种仪式典礼中。西周建立后,周公制礼作乐,其中一部分就是雅乐。周朝把礼、乐、刑、政并列,政权、法律、礼仪和雅乐构成了西周奴隶主贵族统治的支柱。《周礼》所记载的周朝的各种贵族礼仪中与雅乐有关的有:郊社(祭天地神明的祭典)、尝禘(贵族祭其祖先的祭典)、食飨(政治上外交上的宴会等,包括大飨、燕礼、大射、养老等)、乡射(乡里中官僚和奴隶主们比射的集会)、王师大献(战争胜利时举行的凯旋庆典)、行军田役(用于军事演习性质的狩猎)。它的主要目的是使参加典礼的贵族受到教育和感化。雅乐的歌词大都载于《诗经》中的“大雅”“小雅”和“颂”中。雅乐的主要乐器是编钟和编磬,其他乐器还有特钟、特磬、柷、 敔、古琴、搏拊、埙等。随着周朝的衰落和社会的发展,民间的俗乐逐渐取代了雅乐。